移动端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建材机械网>资讯列表>数智化浪潮下混凝土行业未来已来——协会执行会长吴文贵详解数智化发展路线图

数智化浪潮下混凝土行业未来已来——协会执行会长吴文贵详解数智化发展路线图

2025年10月23日 08:46:41 人气: 12349 来源: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微信公众号
  吴文贵
 
  ——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汹涌澎湃、深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秉持“行业向智,赋能企业”的前瞻战略导向,将数智化技术深度融入行业发展脉络,全力推动其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协会率先在预拌混凝土领域开展试点工作,通过深入调研、构建产业生态、完善标准体系等一系列系统且全面的举措,引领传统产业朝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吴文贵亲自带队,深入走访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及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走访过程中,他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展开深度交流,全方位探索数智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力求为行业找到最适合的发展模式。而在今年9月初举办的“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上,协会重磅展示了行业在数智化转型方面取得的一系列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如同强劲的助推器,将不断驱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战略意义:
 
  数智化引领行业变革的底层逻辑
 
  面对全球产业智能化变革趋势,协会将数智化转型作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抓手。吴文贵指出,当前行业正面临生产效率待提升、能源消耗偏高、产业链协同不足、劣币驱逐良币等共性问题,亟须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转变,包括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转型、运营模式向智能化升级、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发展、产业生态向绿色化转型,从而为落实“双碳”目标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在吴文贵看来,数智化技术对行业的价值体现在6个维度:
 
  一是破解成果转化难题。通过产品分类和评价标准开展第一阶段基础工作,明确行业产品数量、分布及技术成熟度,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应用转化,缩短创新周期。
 
  二是赋能中小企业。用同一份“选购清单”降低试错成本,让中小企业也能挑到合适、好用、买得起的数智化产品,做到“一起上船不掉队”。
 
  三是凝聚行业合力。通过评价结果筛选标杆企业,联合扩容专家委员会,引入专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形成“企业-专家-平台”三位一体的推广框架。
 
  四是标准先行。用统一标准打通各类软件、信息、设备之间的“语言壁垒”,并持续梳理、更新配套规范,为行业变革铺好轨道。
 
  五是重构行业生态。借助数智化手段减少同质化内卷和无序竞争,用数据说话、用指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绿色低碳成为主流。
 
  六是释放数据价值。明确行业核心数据要素,制定确权、定价、交易等规则;引入第三方评估与交易平台,让数据要素真正变成可流通、可增值的资产。
 
  吴文贵指出,协会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分类、评价、标准与交易机制,串联技术、企业、资本、数据,形成价值链,让大中小企业都能找到定位,共享转型红利。这一战略不仅关乎行业生存,更是产业价值重塑的关键路径。
 
  调研破局:
 
  洞察行业需求,构建数智化实践样本
 
  “只有先把行业跑一遍,摸清‘谁在用、用什么、用多少、在哪用’,才能为后续战略制定与技术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带着这样的思考,吴文贵率队奔赴十余家业内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回一本沉甸甸的“调研笔记”,也带回一条可复制的数智化转型路径。
 
  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化建设见长,分别从混凝土产业链的信息交易、砂石建材交易、物流数字化、金融科技服务及智慧工厂管控等方面,构建全产业链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北京智隅科技有限公司的体系建设完整,通过自主研发的“隅您砼行”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远程集中工控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数字化产品,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提供生产、运营、物流等全方位数智化服务,同时开展泵送业务,推进新能源搅拌车的应用,助力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山东博硕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深耕行业多年,研发配料控制系统、企业管理软件以及智能化设备,为混凝土搅拌站等领域提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助力行业提升生产精准度与管理效率;六盘水恒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预拌混凝土在途质量智能管控系统,是一套专注于保障预拌混凝土交付质量的新型软硬件一体的质量控制系统,自2023年试应用以来,已管控超3万车次,显著提升混凝土交付质量稳定性。
 
  吴文贵一行还走访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跨领域技术领军企业,聚焦语音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跨领域融合应用,系统性探索技术赋能路径,为混凝土产业售后服务体系优化及业务模式创新开辟全新路径,提供差异化技术解决方案。
 
  还有更多企业的创新实践已转化为调研报告中的宝贵数据。这些案例让协会迅速厘清“谁能做底座、谁能做插件、谁能做平台”,也为后续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和人才课程提供了可直接引用的蓝本。
 
  吴文贵总结:“数智化转型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打破行业壁垒,整合多方资源。通过调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技术突破的可能性,更找到了破解行业痛点的‘钥匙’——精准对接需求、跨界融合、生态共建。”
 
  
       战略决策:
 
  以预拌为试点,打响行业数智化转型“第一枪”
 
  在谈到为何选择预拌混凝土领域作为数智化转型试点时,吴文贵表示,是协会基于市场规模、示范效应与改造可行性三重考量的战略决策。
 
  首先,预拌混凝土年产量占全行业的60%以上,其数智化改造的成功经验可直接辐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以点带面”的标杆效应。其次,行业企业数量超8000家,数智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改造需求迫切,提升空间巨大。更重要的是,预拌混凝土工艺链条短、流程可控,数智化改造难度较低,更易快速形成标准化“样板工程”。
 
  吴文贵强调,在推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需直面行业三大深层痛点:一是产品同质化与复制难题。企业产品“大而全、小而全”的同质化现象突出,导致技术复制与模式推广难度高,难以形成标准化应用体系。二是公共基础设施缺失。全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追溯系统、AI配合比设计平台等关键工具,单靠企业力量难以搭建高成本、高复杂度的数智化基础设施。三是中小企业转型困难。资金与人才匮乏,无力独立完成技术突破,成为行业整体数智化水平提升的“短板”。
 
  吴文贵说:“这些痛点既是挑战,也是转型的突破口。唯有系统破解这些难题,才能真正释放数智化技术的红利。协会以技术协同、标准引领、人才筑基为核心,将构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协会牵头成立了“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汇聚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及跨界技术专家,共同研发共性技术难题。专委会自成立初期的四五家企业、五六位专家,不断发展壮大,由师海霞(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副秘书长、预拌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担任主任委员,李锦莹(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中物联大数据分会秘书长)、刘士红(砼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青(清华大学-和林格尔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喜旺(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建云(浙江金隅杭加绿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副主任委员;此外,还有来自全国近30家企业的领导担任委员。这支队伍已发展成一支规模庞大的专业力量。
 
    
       吴文贵指出,一直以来,协会都十分重视标准的建设,标准化是行业数智化的基础工程。加快构建统一的数据字典和接口规范,能破解互联互通难题,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奠定基础。协会正在主导完成《预拌混凝土行业数智化标准规划》的编制与发布;主导或参与制定10项以上关键标准,涵盖行业垂直大模型评测、AI辅助配合比设计等领域,最终完成《预拌混凝土行业数智化系列标准》。
 
  “人才是数智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吴文贵强调,“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基层员工掌握数智化技术和产品的操作能力,更关键在于培养具备前瞻视野的决策者,为企业发展把准战略脉搏。”为此,协会已启动“数智化人才培育计划”,构建“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生态共建” 体系,计划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0家标准化数智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形成辐射全国的人才培育网络,并组建超过60人的专业师资团队,涵盖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与高校学者,保障培训课程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旨在培育超1000名数智化专业人才,使其熟练掌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技术,有效解决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目前,协会已携手山东博硕、北京智隅、砼联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启动首批基地建设,并于9月底在成都举办了首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数智化技术专项培训班”。吴文贵指出,这一举措不仅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人才蓄水池”,更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思维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决策层与技术层实现战略协同。
 
  重磅举措:
 
  联展+论坛,构建数智化推广矩阵
 
  在数智化转型的进程中,协会以创新思维构建“联展+论坛”多元化推广模式,将行业转型蓝图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践成果。9月5日,由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盛大启幕。博览会上特别设立了“首届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产品联合展”专区,以“智慧管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工地”四大板块为核心,集中展示行业前沿技术成果。这不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平台,更是一张“数智化全景图”——从智能生产系统到AI质量追溯,从数字化物流调度到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参展企业立体呈现技术如何重塑混凝土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吴文贵表示:“这是行业首次系统性展现数智化全貌,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技术不是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生产力。”
 
  同期举办的“首届混凝土行业数智化高峰论坛”汇聚了政府领导、头部企业领袖、顶尖科技精英,以“行业向智,赋能企业”为主题,围绕数智化技术加速行业转型,通过数智化解决行业深层发展问题,构建行业协同生态等内容进行政策解读、主旨演讲,以及对话研讨等环节。论坛上还首发了《混凝土行业数智化发展指南》与《首批混凝土行业数智化产品推荐目录》,前者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标准、实施路径的“导航图”,后者精选优质技术产品,为企业选型提供“参考手册”,两大成果将成为行业转型的“指南针”。
 
  “联展”与“论坛”双轨并进,二者联动构建了“技术引领、场景赋能、生态共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推广体系。正如吴文贵所言:“数智化转型不是独立的技术革新,而是产业链的协同进化。通过展会与论坛的双向赋能,既让企业直观感知‘数智化是什么’,更系统性解答‘如何转型、如何落地’,最终建立起技术协同创新与利益共享的共赢机制,推动行业生态向更高维度进化。协会不仅要搭建舞台,更要让每个参与者成为主角。只有形成‘年年有突破、届届有升级’的永续动力引擎,才能让中国混凝土产业在智能化升级的赛道上行稳致远。”
 
    
       未来蓝图:
 
  智绘混凝土产业新生态
 
  在夯实预拌混凝土领域数智化试点成果的基础上,未来,协会将逐步向预制混凝土、管涵、构件、装饰混凝土等细分领域延伸,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智化生态网络。对今后的工作,吴文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说,通过强化与头部企业的战略联盟,破除技术共享、标准协同、场景应用的关键瓶颈,推动数智化能力从“点状突破”向“链式协同”的质变升级。
 
  同时,协会还将以全球化视野谋划数智化“出海蓝图”,将中国混凝土行业的数智化创新推向世界舞台。吴文贵分析,依托“一带一路”工程建设的庞大需求,协会将通过国际标准互认、海外示范工厂建设、技术联合研发等路径,加速中国数智化解决方案的全球应用;同时,以“标准出海”为先导,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规范体系,为产品、技术、服务的跨境流通创造基础条件,推动中国混凝土产业从“制造输出”向“技术输出”“标准输出”转型。
 
  2025中国国际混凝土博览会选址广州,正是协会全球化布局的“先手棋”。广州作为兼具国际化枢纽地位与开放基因的都市,为协会搭建了联通世界的桥梁。本届博览会已吸引沙特、巴西、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美国、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省的专业客商参与,已成为全球混凝土技术交流的“超级节点”。吴文贵强调,这场盛会不仅展现了国内数智化成果的“全景图”,更通过跨国资源的聚合,为未来技术出海埋下伏笔。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让中国混凝土的数智化技术成为全球基建领域的‘中国名片’,更要把它打造成全世界建材行业升级的‘中国样板’。”吴文贵语气坚定地描绘着未来,“协会将通过技术和标准共同发力,帮助企业克服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在海外市场开拓新的数智化发展道路,让中国的技术真正走向世界。”
 
  来源:CCPA袁岚
 
  编辑:陈丽媛
 
  审核:徐洁
关键词: 混凝土,水泥制品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qq:1097660699@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https://www.xwboo.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